返回文章列表

習二十大報告 文:何君堯、丁煌

2022-11-07 16:29 堅料網連結




習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強調,「一國兩制」必須長期堅持。在現今地緣政治動蕩關鍵時刻,大家由衷感謝習主席全力支持特區的未來發展。習主席強調,會支持特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支持特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正如「外交部駐港特特派員公署」劉光源特派員正確指出,這些論述為特區點亮「引航燈」,照明前路;為特區提供「金鑰匙」,實現良政善治。

習主席首創,具歷史性的第三個五年任期引發許多西方國家媒體不確切的炙熱討論。有些認為,由於我國的專制政治,又因自發性孤立政策,我國對外國商界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地將會被消弱。儘管西方媒體對習主席的連任有多不順眼,大家深信「政策延續性」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何況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國會摒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將為特區注入巨大利益。

根據「惠譽解決方案」的長期政治風險指數,我國的指數得分為68.2(滿分100),位置高於亞洲地區平均得分63.1(註1)。「政策延續性」同樣是我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國也不會突然改變對保護環境的一慣政策與違背減碳承諾。看看英國的卓慧思(Liz Truss),首相位置還沒坐穩就下了台,再看英鎊的貶值趨勢,這些災難性事件提醒大家,穩定的政治體制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需要強調,在向世界莊嚴宣誓的同時,我國最近已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重申北京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承諾。此外,「兩個確立」、「兩個維護」也被納入黨章,強調習主席作為核心地位有助於消除外界對「一國兩制」方針政策原則性、可持續性的任何疑慮。注意,習主席7月1日在特區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優點。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二十大報告涉及「一國兩制」及港澳發展部分,將是香港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二十大報告涉及「一國兩制」及港澳發展部分,將是香港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

從廣義角度來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田飛龍副教授認為,這些修正案清楚表明中央對「一國兩制」有規劃跟推進,已經出現完整的藍圖。田老師進一步指出,新版黨章更加凸顯港澳長期堅持「一國兩制」維持港澳繁榮穩定,使用港澳「一國兩制」完整實踐來示範和引導「台灣方案」,中央的戰略目標和意圖沒有改變。

正如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朱雲漢教授指出,內地與台灣的起點非常不同,因此才會在不同實際情況下做出不同選擇(註2)。在台獨勢力毒害性宣傳誤導下,一些台灣年輕人萌生切斷與祖國文化的聯繫紐帶。習主席這份長達72頁工作報告充分認識到上述差異與文化逆風,明確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政策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途徑。如「一國兩制」在特區仍然保持正確措施與健康的發展,它將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範本」,帶領更多台灣居民前進的腳步。「一國兩制」原則是機遇,不是威脅。因此,有人認為特區承諾長期遵守「一國兩制」原則只是個沒有意義的戰術舉措,此番言論,純屬無稽之談。

雖然習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中提及特區的篇幅比較簡短,沒有向特區地方行政部門發布具體「待辦清單」,但是,習主席明確指出,中央政府支持行政長官與港澳政府依法施政,提高整體治理與管理能力,完善司法與法律制度。特首也已在行政長官首份《施政報告》中強調提升特區政府整體管治與管理能力的方方面面。例如,特區政府將強化公務員紀律機制。

在過去幾年間,法律學者與行業從業人員紛紛提出法律改革建議與意見。在本專欄裏,筆者也嘗試向司法相關部門提出建議,如:組建「量刑委員會」、「打擊虛假新聞立法」與「防止侮辱執法人員立法」等等。為「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本地法律制度的革新,所有持份者都可以向開明的特區政府提交建設性改革建議,為共建特區發揮更大作用。

為積極響應習主席關於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法律與執法機制的呼籲,筆者殷切敦促特區政府加快制定相關本地法律,落實《基本法》第23條憲政責任。在未來數年與可預見的將來,外部敵對勢力仍會繼續利用特區作為「跳板」,向我國施壓。在特區利用社交媒體為激進化運動核心平台,「黑暴2019」事件一覽無遺(註3)。由於社交媒體是假新聞與激進思想溫床,筆者重申特區政府應加快引入法律,打擊互聯網假新聞。

習主席還強調,北京將激勵更多居於特區的居民愛國心與愛港愛澳之情。特首在首份《施政報告》中也同樣強調國民教育重要性,這一點,也同樣值得大家高度讚揚。最後,大家應該對中央政府為特區未來發展所作出的承諾心存感激。支持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贏得更熱烈掌聲。特區與內地大融合,將使更多的特區有志之士為祖國的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註 1:Fitch Solutions 「China’s Country Risk Report」 Q3 2022 at p 40

註 2:Maya X. Guo 「Trust in the Syste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5 at p 90

註 3:Gary Tang, et.al, Radicalization, Exhaustion and Networked Movement in Abeya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Localist Identification Problem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China Perspectives, No. 2022/2 at p 59

文:何君堯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辦人

文: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經民聯港島支部主席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