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佩洛西跑去台灣添小亂 「雙贏方案」在那裡? 文: 何君堯、丁煌

2022-08-14 14:26 堅料網連結




最近,佩洛西旋風式訪問台灣事件,製造了一個極佳機遇,讓我國全國人民親眼目睹美國是如何十八般武藝盡顯來維持其亞太地區布下的力量平衡機制 。通過玩弄手中的「台灣牌」,美國企圖削弱與遏制我國、進而維持她主導的「國際秩序」得以持續。

佩洛西的挑釁屬協助性「美國對華策略」,作為鞏固美國針對我國的中軸目標,既:企圖依靠掏空「一個中國政策」,作為阻止我國《偉大復興與領土統一》,這個第二個兩百年「國之重任」的一種手段。

正如范亞倫(Aaron Friedberg)曾正確指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與一個「既定霸權主義國家」兩者之間的固有「自然對抗」是不能夠輕易消失的。同時,我國與美國之間巨大意識形態差異,也不是那麼容易排除的(註1)。話雖如此,咱們不應對兩個大國之間的整體關係過於悲觀。佩洛西的訪台不能夠被視為是美國對所謂必然發生「中美大戰」的鋪墊。

為維護全球穩定、促進國際多邊問題互助,兩國應為對不斷惡化兩邊關係畫出底線。事實上,兩國在解決國際多邊問題上有著共同的戰略利益。在台灣問題上,兩國應共同努力,注入互信基礎與防止突發事件安全措施,防兩岸衝突的進一步升溫。

北京的取態明智、進退有度與克制的反應使我國免於錯誤陷入類似「烏克蘭戰爭」陷阱,將咱們拖入一場血腥軍事衝突。儘管佩洛西的挑釁在中美已緊張的關係的問題上,不但添上磚,而且又蓋上瓦。但是,一小群美國人對我國對台紅線的僭越,並沒有導致軍事衝突。

一些評論家認為,兩國都盡力避免軍事衝突。其一,兩國在「相互確保毀滅」這點上,互有餘慮;第二,兩國相互依存的經濟已經處於唇亡齒寒的地步。為維護可持續性世界和平,兩國都需要攜手並肩進退。兩國同同努力,開啟雙方合作模式,緩解緊張的關係,重建互信。這些都有助於兩邊經濟關係正常化的基礎設施。

佩洛西訪台為中美關係帶來了悲觀情緒。但是,筆者想借「本欄目」強調三點有關:避免中美之間軍事衝突的防撞屏障。一些評論員已表示:「核武器」提供了一個最有力防撞屏障,防止中美之間的熱戰(註2)。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也曾提醒咱們,核武器一旦投入戰場,不可被遏制、限制或制止。但是,核戰爭的陰雲無助於平息兩個大國之間的軍事競賽。富有毁滅性的核戰爭也不能有效防止兩國之間發生小規模常規戰。

至於常規戰,我國在戰機、潛艇、航空母艦數量等常規武品上,與美國有一段距離。美國在亞太的盟國可能會在中美之間的台海爭端所發生的任何軍事對抗中向美國提供軍事支援,這將激增常規戰複雜難度。對於美國來說,她在亞太地區還有一張「日本牌」。因此,咱們不應對我國在任何情況下,有意識地挑起軍事衝突這點上多慮。

再來,美國如在我國地盤上進行常規戰,也不是她豈敢說做就做的事情。除了居於內地的愛國同胞,居於港台的僑胞鐵定將全心全意支持祖國,對抗內侵外敵。正如最近美國挑起的海外戰爭遊戲顯示,在台灣問題上,雙方在台灣問題上產生摩擦,損失將非常可怕。另一個可能避免兩國「末日式軍事衝突」發生可能性的因素,是美國不允許軍事衝突威脅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目前,美國嚴重依賴台灣的半導體供應。 對台灣的常規戰威脅也將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朋友和盟友造成重大經濟影響。 無論如何,美國不可能愿意投入一場「雙線戰爭」。原因在於,到現正烏克蘭軍事衝突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戰。

第三個避免中美之間軍事衝突的防撞屏障是兩個大國之間千絲萬縷的經濟活動往來。儘管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與科技封鎖,但美國心知肚明,與我進行全面經濟脫鉤,說得容易做起來,難。目前,「對華全面撤資」對於大多數美國公司來說,不是一個選項。至2020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約為6500億美元,我國是她們世界最大貿易夥伴。北京在2020年4月取消證券和共同基金行業的外資持股限制後,美國大型投資銀行對我國龐大的市場已經虎視眈眈。兩國的貨品供應鏈聯繫同樣是千條萬緒。再說,我國持有超過1萬億美國國債。經濟上的互衛共存,互補共存,揮不去剪不斷的依賴似乎是維護和平的強大動力。

為緩和緊張局勢並重建與我國的互信,拜登政府應說服自家的參議員們反對《台灣政策法 2022》。這項極富爭議性的待通過法案明確規定,如北京作出任何涉嫌侵略台灣的行為,美國將對華實施各項嚴厲制裁,如該法案獲得通過,將進一步影響我國與破壞中美關係。兩國應恢復軍事對話,加強互信與建立解決突發事件安全機制,從而達至管理雙邊關係與緩和現時緊張的局勢。

目前,尚不能確定兩國在全球跨國問題所進行的合作與努力是否會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問題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核不擴散、打擊販毒與全球醫療衛生事宜。因害怕「一事無成」而「無所作為」可能是最愚蠢的思維。事實上,兩國應互信互助解決小問題開始,在未來才能解決大事。逐步改善中美關係似乎是現實存在的主旋律。這將有利於實現互利共贏、兩國經濟關係正常化與兩岸政治氣氛降溫。

這可以是「雙贏方案」。

註 1: Aaron Friedberg, 「A Contest for Supremacy」, W.W. Norton & Company, 2011, at p 141

註 2: 同上, at pp 55-56

文:何君堯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辦人

文: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凝聚民心》聯合發起人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