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雙循環」也將是香港再發展的兩大方向 文:何君堯、丁煌

2021-08-26 11:20 堅料網連結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特地來港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及香港如何融人雙循環。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特地來港宣講國家十四五規劃及香港如何融人雙循環。

自 1953年起,中國每五年規劃一次(五年規劃)。2021 年 3 月,全國人大通過「十四五」規劃,就「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進行規劃,確立的 2035 年遠景目標以及由 2021 至 2025 年的全國發展行動指南。當然,「十四五」規劃亦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提供了清晰的定位。

2021年8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特此設團專程來港宣講。一方面,通過宣講活動讓香港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並掌握「十四五」規劃。另一方面,在清晰的發展方向指引下,在不同專業範疇和具體的工作中具體落實。

「十四五」規劃中,關於港澳的部分開宗明義表示要堅守「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內涵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道明。但概括而言,可理解為在維護「國家安全」(一國)的同時,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兩制)。

正如中聯辦駱惠寧主任所說的,「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金鑰匙」。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雙循環」。這一經濟政策是「十四五」規劃重點之一。一方面,以國內「內」循環為主體,重國內市場,擴大內需的同時提升國內創新能力,提高國內自身的供需內循環。另一方面,關顧國際「外」循環,保持對外開放。簡而言之,在保持與國際聯繫的同時,減少中國經濟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改革開放以來,近半個世紀不斷發展的中國,由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到今天世界的「舉足輕重」,內地政府以事實向全世界展示其執政與發展的能力。擴大內需,為求得一個更為堅實的經濟的實體。這是未來國家發展之大局。發展高質素的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分區發展任務。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平台,與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和廣州南沙發揮引擎的作用。本人對這一發展局面充滿了信心。

筆者相信,經濟持續不斷向前發展也是我們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中廣大市民過去以及未來共同的心願。2005 年,中國人口確定為 13 億。擁有 13 億人口的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國際財團高度關注的大市場。在這個巨大經濟體不斷發展的四十多年中,香港經濟亦順勢得到長足發展。

無論你是否承認,香港這條小船早已繫上了內地這一艘經濟大船。簡而言之,香港與內地關係早已密不可分。但是,這一密不可分的關係並没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近二十年來,香港這艘小船仍不斷地在國際汪洋中苦尋出路,而我們過往的累積卻正在不斷地消耗中。應對這一發展樽頸,香港應更清晰明了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香港這艘小船行穩致遠。

未來的日子,香港大可仿照內地發展「雙循環」,推動香港經濟大步向前走。

一方面,融入大灣區發展中去。加深加廣與大灣區 9+1 各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以市場發展的角度而言,需求在哪裏,市場便在哪裏?香港應看深看清「國家所需」,回應需求,發展市場。

另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大平台作用。曾經,香港一度是中國對外的窗口,而後又是內地與國際接獲的紐帶。香港應發揮所長,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發揮法治和廉潔、自由、平等等支持香港不斷發展的核心價值,成功扮演國家與世界的「仲介人」角色。

遠景遠大,當下行動,未來可期!

文:何君堯

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創辦人

文:丁煌

深圳大學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香港基本法教育協會理事

國際公益法律服務協會顧問委員會成員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